10月9日,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在京召开,即将对内蒙古、吉林、安徽等26个地区和单位进行巡视。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中央首次就脱贫攻坚进行专项巡视。那么,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为何要聚焦脱贫攻坚呢?
(一)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是对被巡视党组织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的监督和督促
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全面部署。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用1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今年5月,中央还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具体规划。
如何保障脱贫攻坚战?监督工作显然必不可少。此次中央开展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乐际在动员部署会上强调的,是对被巡视党组织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的监督和督促,要突出“专”的特点,紧扣监督主题,准确把握工作定位和主要任务,紧紧围绕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落实党委(党组)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纪委监委(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和有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落实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任务,深入开展监督检查。要盯住“关键少数”,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对象,深入查找脱贫攻坚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独特作用。
(二)巡视是对监督的再监督,要稳中求进、精准科学,在高质量推进上下功夫
在9日的动员部署会上,赵乐际再次提到了“稳中求进”这四个字。今年初,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此后“稳中求进基本工作方针”这一关键词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频频出现。
而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再提“稳中求进”并非空穴来风。
去年以来,国务院扶贫办已开展了多批次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问题整改。同时,自中央纪委决定从2018年至2020年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来,中央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行动起来,有力推动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今年8月25日,中央纪委还在延安召开深化专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推进会,就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提出最新要求。这些都为此次专项巡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是对监督的再监督,要与纪委监委的日常监督、专项治理、派驻监督、省区市的巡视巡察等衔接起来,与组织、审计、信访、承担扶贫督查考核任务相关部门工作协同起来,与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起来,发挥合力,避免多头监督、重复监督。
此外,在中央此次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之前,多个省区市已经先行试水开展了扶贫领域专项巡视。湖北、广东、贵州等地在本届省委巡视的第一、第二轮就开展了扶贫领域专项巡视,河南、吉林、江西等地还探索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巡察。这些探索都为中央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被巡视对象摸不着规律
与十九届第一轮的常规巡视不同,此次巡视是专项巡视。回顾十八届中央的各轮巡视情况可知,常规巡视一般时长为两个月,而专项巡视仅一个月时间。而上轮的常规巡视,更是破天荒地拉长到了三个月。就在2018年还剩三个月时间,吃瓜群众都在担心“按照这样的速度一年巡视两轮咋来得及”的时候,中央祭出奇招,改变打法,推出了专项巡视。
可以推测,专项巡视的时长肯定会比常规巡视更短,巡视的内容也更加聚焦,主要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主题。从被巡视的对象看,既有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较为聚集的西部地区,也有安徽、江西、湖北等发展不平衡的中东部地区,既有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农业农村部等直接与脱贫攻坚工作有关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也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样与农村工作紧密相关的中管金融企业。
从十八届中央巡视的形式来看,先后推出了常规巡视、专项巡视、“回头看”、机动式巡视等多种方式。可以预料,在今后几轮中,这几种形式也会交替出现,并且有可能继续不断创新,通过各种不同的招数,让被巡视对象无规律可循,增强巡视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