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施一公与50余位海内外知名高校校长、专家学者一道,聚焦大学在科技进步前沿的作用,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怎样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敢担当、有作为的未来领袖?这是现场每一位嘉宾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施一公看来,前沿的科学探索将在西湖大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是西湖大学最根本的任务。
施一公说,今后10年,西湖大学将聚焦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实质推动跨学科交叉,深度创新,为人类探索未知、开创未来。
“未来可能不尽在我们掌握之中,但大学仍需要培养全球公民和未来的领导者,为发掘新知识作出贡献。”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说。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在英国利兹大学副校长余海岁看来,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不可或缺。
余海岁说,高校、研究所与企业之间可以探索一种适合国情的、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科技创新的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这样才能有利于科技成果好、快、多、省地转化为产品。
在科技文化交流不断进步的今天,高校已没有了“围墙”。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马克·莱顿说,学校的McDonnell国际学者学院计划开发了与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合作的基础设施,目前已有34所合作大学,研究合作涉及能源、环境,以及清洁水源和营养食品等。
“下一波技术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应该是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校长班迪·厄阿鹏说,大学必须适应一个更快的发展节奏,比以往更具有创新精神,与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有着更多的联系并占据更多的份额。
在论坛上,西湖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澳门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美国莱斯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在内的多所学校达成了发布联合宣言的意向,宣言内容包括鼓励学生交流、促进教职员工定期互访、在各国法律框架内鼓励学术自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