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广西工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地方工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工业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应柳州市人民政府的积极要求,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成为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唯一的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管、经、文、法、教育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41.76万平方米。设有13个系,3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18个研究所(中心)。有46个本科专业。学校2002年开始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06年2月获得硕士授予权单位,设立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有20个硕士学位建设点正在准备申报之中。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招生,截至目前,共有全日制普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2000余人。 学校有教职工1200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350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65.7%。一批教师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广西优秀教师、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柳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车辆工程设计、制造及控制技术”团队成为广西高校首批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3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优秀专业8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06年,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强校”战略。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多项;承担自治区和柳州市科技课题5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300多篇,进入SCI、EI、ISTP三大检索220多篇;获得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近20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60多项;年平均科研与技术服务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 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校企科技合作,先后与柳州高新区、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经委等单位共建“生物技术孵化器”、“广西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预应力机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促进中心”等研发平台,共建自治区级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铟锑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汽车车身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西汽配联盟技术转移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包括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多项,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办学体制。199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下,广西工学院和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广西工学院董事会。时任柳州市委书记兼任名誉董事长,市长兼任董事长,广西工学院院长任常务副董事长。目前,董事单位已发展到40多家。董事会的成立,大大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办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搭建了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强化了“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爱尔兰、越南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高校及学术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安全文明校园、柳州市精神文明单位,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12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面对新的重大机遇,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建设工程”、“科研平台建设工程”、“教职工安居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更积极地服务于柳州市“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战略的实施,更积极地服务于桂中区域经济的崛起,更积极地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更积极地服务于广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为在“十二•五”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