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湖北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精准扶贫齐头并进
来源:工人日报 日期:2020-05-13 浏览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


  中建三局绿投公司阳逻厂女工裴燕,没想到自己会以成为建筑行业一员的方式脱贫。


  3年前,裴燕家里因亲人患病陷入贫困,用光积蓄后还欠下几万元债务。


  中建三局在武汉阳逻开办首座装配式建筑工厂。裴燕报名顺利进厂,成为一名负责质检工作的产业工人。丈夫随后也被招聘进厂,夫妻俩一干就是3年。


  “我们俩月工资加起来,有时快2万元了,关键是生活和收入稳定,每个月都能攒出1万多元给母亲看病。老人身体好了,家里也越过越好,今年在湖南岳阳老家还盖起了新房子。”裴燕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裴燕生活的变化,源自湖北省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精准扶贫两大工程有机结合。该省通过向贫困地区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推进“一户一产业工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精准扶贫齐头并进。


  不断推广产业扶贫


  裴燕夫妻俩工作的中建三局,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设立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基地,从师资、教材、培训交流等方面支持团风理工中专开设装配式建筑专业,设立“争先”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免费为当地建筑工人提供技能培训,让更多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脱贫。截至目前,已组织培训班3期,培训近千人次。


  2019年,自团风县政府与中建三局联合开展产业扶贫暨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专场招聘会以来,中建三局绿投公司为团风县贫困户提供了60个就业岗位,培育培训产业工人近千人。“我们希望通过技能培训和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更多贫困户走上致富路。”中建三局绿投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涛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从大企业到地市州,湖北全省正大力推广产业扶贫,助力贫困户成为产业工人,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进,通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筑牢脱贫“硬支撑”


  在十堰市素有“楠木故里”之称的竹溪县新洲镇新发村,谈起现在的生活,曾经的贫困户柯昌珍一脸满足,“时间固定,有双休,在鞋厂上班,离家近,家庭、收入两不误。一个月下来能挣2000多元,这是以前怎么都想不到的事情。”


  景顺鞋厂开业后,柯昌珍便到厂里打工,家里的困难也迎刃而解。景顺鞋厂扶贫车间建于2018年9月,厂房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主要从事鞋面生产加工。车间共设有80个工作岗位,现有稳定职工48人,其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4人全部来自新发村。


  近年来,十堰市大力开展扶贫车间、扶贫工厂、扶贫作坊建设,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劳务创收,目前已建成扶贫车间3481个。不仅如此,十堰市引导贫困群众建主业、创家业、兴产业,筑牢贫困群众脱贫的“硬支撑”。


  截至2019年底,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03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099家、家庭农场1193家、专业大户5982家,带动贫困户19万户,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湖北省总工会扶贫驻点村——松滋市刘家场镇庆贺寺村,人们至今还津津乐道着去年底的那场扶贫培训。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12日,湖北省总工会“一户一产业工人”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全镇10余个村居的60余名有外出打工意愿的妇女参加培训,其中70后、80后占大多数。


  通过理论教学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学员们系统学习了婴幼儿护理专业知识技能,全部通过结业考试,拿到了省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就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46人自愿报考月嫂证。来自上海、武汉的两家用人单位现场招工,与绝大多数学员达成用工意向,这些来自贫困村的学员们都能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家庭的命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湖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成员单位都有这样的共识——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人员掌握技能提升素质,成为产业工人队伍一分子,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实现自身与家庭命运的转变。